文/ johnny 豆瓣id:黄萝卜蹲 公众号:漏报

享受英语的都是赢家。——改编自《羊与钢的森林》“我的英语学习之路”系列发出来,初衷只是把我的英语学习历程分享出来,没想到收到了超乎我想象的关注,并且陆续收到一些反馈。
有的开始反

思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有的从我的经验总结里有了新的收获,并且开始用在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上。
这些反馈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让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真正的有价值。
这日益功利、世俗的社会中,不知道我的这种非功利的英语学习法能有多大的影响,不过只要有能有一个人能从中获益,我所花的精力就没有白费。
本文作为《我的英语学习之路》的终篇,文章的封面图片,引用了《楚门的世界》中的最后一个镜头,金·凯利扮演的楚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逃离了困顿的世界,奔向自由。
设想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如果把英语做作为我们脚下的阶梯,即使偶尔通过这个阶梯,逃离一下这功利、世俗甚至让人沮丧的社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极好的,不是吗?
在前两篇里总结了我学习英语的动机、英语阅读、发音和听力方面的经验。如果还没看过前两篇,建议先参阅一下前两篇,再回过头来看本篇。
我的英语学习之路(一)
我的英语学习之路(二)
写作篇分享!分享!分享!
还记得当年我刚接触电脑,学习键盘打字,一直进展缓慢。一个同学点拨了我,意思是打字根本不用刻意学习,下载个qq,多和朋友聊天就可以了。
这番话仿佛给我打了另一扇窗——那就是,与其死板地学习一项技能却不得其法时,不如直接把它用起来。边学边用,往往就会事半功倍。果不其然,通过同学介绍的方法,很快盲打对我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死板地去学习英语,比如买各种各样的教材,语法书,词汇书,往往身心俱疲而且事倍功半。
这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直接把它用起来,把自己置身于英语交流和分享中,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以我的经验,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这个时代,互联网如此发达,跨地区交流如此便捷,如果不把英语用起来,去和其他地区或者国家的人碰撞更多的想法,分享自己的见解,是不是有点太对不住这样一个时代了!
如果这样转变思想,至于怎么去提高英语写作就顺理成章了。
——对了,方法很简单,就是去分享!
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去分享自己的想法,见解甚至各种心得体验。国内的平台就不说了,国外的平台,直接可以访问的就有像reddit, quora,whatsapp等等。
以我自己为例,在工作中,我会留心国外以英文为母语的同事的表达方式,词汇,语法等,然后再用到我自己在邮件、报告、汇报中。边学边用。
在业余空闲,quora是我的常用app,作为国外最大的问答网站,quora由前facebook cto 创立,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的用户。在quora,你可以用英语自由提问和回答你擅长的问题,促进你用英语思考。
在不经意间,你可能会碰到各种牛人的回答,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问题会引来比尔·盖茨的回答。比如下面这位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和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些人一样牛x,没想到比尔·盖茨亲自出来回答了。

quora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就是,如果你的表达有语法问题,就会有热心的外国网友帮你纠正。你在接受国外网友的指正后,还可向他发感谢,这就对我们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了。
当你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精心写成答案,并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的认同(upvotes)时,这种喜悦感和满足感是油然而生的。
比如,我之前看到国内一则消息——“亿万房地产商破产,妻子下海卖辣椒酱不离不弃”。后来,我看到有外国网友问
“are there any billionaires who became poor?”
我就把这则消息分享了出来。没想到获得了非常大的关注,累积获得了超过18w的阅读量和近1万5千次upvotes。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动力去用好英语。

当然,quora是我喜欢并推荐的的平台,但是适合我的平台不一定适合其他人,如果你和我一样可以科学上网(fanqiang),就还能找到更多平台,见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和事,同时也有了更多分享的机会。
——人生不设限。

口语篇之前在波士顿培训,同行的有两个印度同事一起。
培训期间其中一个印度同事提了个很长的问题,他是典型的印式英语发音,我完全没听懂他在讲什么(如果对印式英语发音没概念的话,可以看看印度电影中他们说英语的片段)。

——但是没想到的是,给我们培训的美国同事竟然听懂了,而且还耐心地回答了印度同事地提问!
天啊,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的口语是他这个样子,我肯定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起来提问,要是出丑的话多尴尬。
可是后面我自己反思下来,这其实正是我们中国

人典型的面子思维。一定要十全十美才肯表达自己,但不就是这种思维阻碍了我们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吗?不敢说,怕丢面子。
现在美国的各大it公司,印度高管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和他们善于用英语交流是分不开的。虽然印度人英语发音真是不敢恭维,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怕表达自己,而且很乐意分享他们的想法。
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英语只会越说越好,不会越说越差,越不说越差。
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其中的关键就是怎么让自己多说。
——这时,平台和环境就很关键了。
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期的小崔说事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期采访的嘉宾是“清华神厨”张立勇。
他是怎么个神法?
张立勇只是清华大学的一名普通的打饭师傅,但是他却做到了托福考试考出600多分的高分。不只如此,他还在打饭的时候和学生用英语流利地交流,用英语和学生报菜名,被清华师生称为“神厨”。
如果看张立勇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其实是很会找平台的。
来到清华做食堂师傅前,张立勇其实有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但他觉得在清华的环境中,他更能有学好英语的机会,于是就放弃了这份工作,来清华做厨师。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和业余时间学习他喜欢的英语,包括参加英语角,各种讲座,考托福。
最后,因为某个来打饭的学生,不经意脱口而出用英语来点菜,还以为师傅听不懂。结果被张立勇流利的英语震惊了,由此张立勇一举成名。
回过头来,看我的英语口语,也完全是由平台和环境倒逼的——这一点都不假。
我刚转行做技术咨询的时候,那时公司为了培训我尽快上手,专门从美国派过来一个资深员工给我做一对一的培训,持续了一个多月。同事是美国人,我每天都得强迫自己用蹩脚得英语口语和他交流,演练做presentation,还得带他一起吃饭,旅游等等。这样一个月下来,口语自然而然就熟练了。
再到后面去美国培训,去澳大利亚给客户做咨询,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综合以上,在其他各项的基础上,包括听力、阅读、发音、写作,找到一个可以逼迫自己说英语的环境和平台,英语口语其实可以说是不攻自破。

完结篇最后,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很不错英语学习资源(注:以下都是有手机app,虽然这些app并不是用来学习英语的),希望也能对

读者产生帮助。
quora: 国外最大的问答网站,由前facebook cto 创立,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的用户。在quora,你经常不经意就会碰到各种牛人的回答,甚至比尔·盖茨,希拉里也时不时在上面回答问题。ted: 本人最喜欢的一个演讲平台,在上面,各种各样新奇的主题,从个人提高到拯救世界,只有你想不到。

imdb: 海量的电影资源,原滋原味的最新的电影预告片,应有尽有,打开这个app,会让你感觉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blinkist: 原版书太贵?内容太多?在blinkist上,这都不是事儿。一年只需要488元,你就能接触到海量的最新的原版英文原版书,包括当下的纽约时报畅销书。blinkist的特约编辑将每本书总结成8到11条blink,里面包含了书中的主旨,核心方法和思想。有了blinkist,只需要利用15分钟左右的碎片时间,你就能把一本书过一遍。当然,如果要了解更多内容,就需要去淘原版啦。

medium: 高质量的英文文章发布平台,各种话题,应有尽有。分为免费版和付费版,免费版可以看有限数量的文章,付费版可以无限量阅读文章。对我来说,免费版就足够我看的了。

bbcnews: 非常喜欢bbc news提供live的英语新闻板块,健身跑步开车,没空看文字版?——live版肯定对你的味。

quartz:quartz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闻送达方式——聊天对话。每次打开这个app,就感觉像我的私人新闻助理给我整理好了一天内发生的重要新闻,然后一条条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我,非常有意思!

business insider:好像需要fanqiang了,如果能fq的,business insider的高质量文章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全文完。如对本文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也欢迎关注公众号,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