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英语教师培训记,行走在教育前线——记第三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高中英语名师班第四次集中培训(讲座篇)王旭碧4月8日,第三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高中英语名师班第四次集中培训于北京拉开帷幕,来自浙江各地的17位学员在浙江师范大学罗晓杰教授和北京教育学院英语系主任李宝荣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北京取经学习。应邀为浙派名师班学员做专题报告的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晓堂教授、罗少茜教授、《中小学外语教学》副主编赵东亮老师、《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副主编李永大老师、北京教育学院李宝荣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英语学习》(教师版)执行主编徐浩老师和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员关媛老师。
4月8日上午,《中小学外语教学》副主编赵东亮老师为名师班的学员做了题为“论文写作与专业成长”的讲座。赵老师从确定好的选题、参考他人方法、确定关键词、寻找文献和规范写作投稿五个方面阐述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步骤。他强调,好的研究主题其实就扎根在我们的身边,隐藏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评价与测试以及教研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来源,选题确定以后还要从选题的重要性和新颖性、选题范围的合适度、选题的研究程度和选题兴趣几个维度切实评估自己的研究主题,文章的切入口要小,“小题”可以“大做”。他还以学员的论文和平时审稿时碰到的问题论文为实例,向各位学员指明写好规范论文的标准,以及如何投稿才能提高论文录用的命中率。同时,赵老师以自身为例,鼓励学员们掌握anki、supermemo、todoist和evernote等自学工具,合理利用碎时间和块时间,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成为终生学习者。这样一位备受敬仰的杂志期刊中的大咖,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其专业素养再次征服了学员的心,学员们表示受益匪浅。
4月8日下午,《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副主编李永大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选题与撰写规范”的专题讲座。李老师从科研应有的继承性、创新性和规范性特点谈起,介绍了学术研究中五个基本研究步骤和四个基本要领,强调课题研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小题大做。随后,李老师通过实例点评阐述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常见问题。他鼓励学员们要掌握高超的写作技巧并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整个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加深了学员们对学术论文规范性和严谨性的认识。
4月9日上午,在班主任罗晓杰教授的带领下,所有学员齐聚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会议室,享受又一场知识盛宴。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主任李宝荣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以学情分析提升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她从学情分析的内涵、学情分析的意义、如何以学情分析提升中学生英语能力
的案例这三个模块进行了生动详实的阐述,讲座内容源于李老师多年的研究心得和体会,为名师班的学员们开展基于学生问题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李宝荣老师自身就是关注学情的教学榜样,她讲课中的“留白”引发学员深思,让学员切身感受学生在遇到生词时的困惑。讲座结束后,李主任更是与学员们进行零距离沟通,并且通过赠书活动鼓励学员们要关注学情。活动中学员们积极的互动、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以及道出的一声声感谢足以彰显本次学习分享活动的成效。
4月9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英语学习》(教师版)执行主编徐浩老师的专题讲座“基础英语教学课题研究——选题、设计与申报”再一次让学员们眼前一亮。徐老师用诙谐的话语,从课题研究的意义、教学研究的选题、教学研究的设计、课题的申报、杂志选稿、编辑过程介绍等六个方面对教学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关于教学研究的选题,徐老师更是从突出问题意识、寻找研究聚焦、选择研究方法和反思研究过程这四点为学员们点拨选题策略,并且例举了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有学员激动地感慨:“课题研究,一个枯燥、没有新意的话题,被83年的小鲜肉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诙谐幽默,给我们带来笑声和诸多惊喜!这是一个严谨的学术人,更是一个真实的有灵魂的人!帝都藏龙卧虎啊!”从学员的高度评价中足以见得徐浩老师渊博的知识及超强的个人魅力。
4月10日下午,名师班的学员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会议室,聆听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晓堂教授作题为 “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程晓堂教授从语篇的基本概念,语篇分析的内容以及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程教授运用教材中贴近生活的语篇分析实例,帮助学员们意识到外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语篇知识,能够进行语篇分析,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教学,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培养语篇意识、学习语篇知识、通过语篇分析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程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理论结合实例,把一个枯燥的话题生动化、有趣化,深受学员们的
喜欢。
会议室短暂休整之后,18点整,学员们迎来了另一位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导——罗少茜教授的专题讲座。罗教授的讲座题为“持续默读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先,罗少茜教授指出,学员们应意识到持续默读在培养阅读习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持续默读的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罗教授强调持续默读是一种课堂内外、自愿性的阅读活动。在持续默读活动中,全体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安静地阅读,教师不强制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报告,也不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评价或者测试,但会适当地组织阅读分享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的机会。随后,罗教授分享了关于 “reading circle”的教学尝试。 “reading circle”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阅读,每组可分为6人,分别充当以下角色:discussion leader,summarizer,connector,word master,passage person,culture collector。罗教授让学员们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如何利用reading circles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4月11日上午,程晓堂教授继续为学员们带来“核心素养与高中英语教学”专题讲座。程教授一改传统的讲课模式,先主动向学员征询有关核心素养的困惑,答疑解惑,进而解释素养的定义、评价等问题。他强烈反对让刷题主宰师生的英语教与学的活动,因为这无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他概括道,素养(competence)=知识(knowing)+能力(doing)+品格(being)。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内容: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教授强调,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和依据;文化品格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应包括评价与解释语篇放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归纳,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
能力;英语课程培养的思维品质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如根据所给信息提炼实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学习能力是指要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此外,程教授结合生活中有趣的例子,以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实施中的偏差,大力提倡阅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11日下午,北京东城区教师研究中心教研员关媛老师基于课例研究开展“以文本分析为抓手,优化教学设计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精彩讲座。首先,关媛老师通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引出当下教学要注重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要注重内容主题意义探究,运用教学活动观,从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紧接着,关老师抛出“如何走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阅读教学”这一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得出做好文本分析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途径之一。关老师指出教师针对教材文本分析的误区有很多,如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分析价值;课外阅读及鲜活的学习材料很多,教材略讲,不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分析等等。紧接着,关老师将文本解读分为三个角度:what(主题意义、主要内容)、why(作者意图)、how(语言修辞、文体结构)。教师的文本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种:教师大致分析文本,根据个人偏好设计各种形式的阅读学案(碎片化学习);教师通过深入科学的文本分析,设计以探究主题意义为核心的整合学习;教师通过合适的形式,引导学生沿着阅读文本的主线进行意义理解和探究,形成结构化知识。此外,关老师结合大量优秀课例,强调文本分析和解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本次为期六天的培训主要以论文写作、基于学情分析的英语教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为主,也是今后浙派名师与北京进一步交流的新的里程碑。
本次活动受到参与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们纷纷对罗晓杰教授团队的辛苦组织和付出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培训期间,学员们不由自主地在朋友圈发出如下感慨:
(本文首次发表在“浙师大外语
风”,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