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奠基的消息让“洋

大学”这个字眼在广东热了起来。目前,我国已有9所中外合作的“洋大学”,它们分布在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东南沿海4个省(市),其中广东就有4所。这些“洋大学”基本全英文授课,教师和教材来自全世界。虽然他们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足全国高考学生的千分之 一,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将眼光投射到这种体制内与体制外相融合的“混血高校”模式上。

上周末,来自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广州执 信中学举

办了2016年的本科招生说明会,一下子来了200多号家长和学生。“比我们预计的要多,差点都不够位置坐。”负责招生宣传的袁老师说,今年该校 计划在广东招收80人,但他们同步在广东各地举行了五场说明会,场场爆满。“今年感觉家长都注意到中外合作大学了。”

一所高校两种文凭

“洋大学”什么最吸引家长和学生?“当然是这种中外合作的模式。”说明会上,一位前来咨询的陈女士坦言,之所以考虑“洋大学”,是因为孩子以后肯定是要出国深造,洋大学感觉更利于孩子

今后学习的衔接。

“洋 大学”一般都有国内外两种文凭,西浦的毕业生同时拥有中国教育部监制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文凭(包括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文凭(与英国本 土文凭一致)。“有了国际文凭,孩子再深造的话就可以直接对接。”前来咨询的林先生说,“而且这类大学一般都有较多的国外教育资源,在校内就可以完成很多 推荐和申请的工作。退一万步,实在不能去国外的话,就拿个国内文凭,也不妨碍

他找工作或者深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